close

寫在前面:在20263編輯《邁向頂尖設計師》的作業進入尾聲時,我們向心儀的作者史蒂芬.布赫(Stefan G. Bucher提出信件專訪的請求。原本想像他在龐大工作量之下,不見得有時間再操一份受訪的事,然而我們決定效法書中Rick Valicenti設計師勇於開口的勇氣──否則job哪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呢!

一封邀請信,便在懷著害羞與忐忑未安之中寄出了……方才一下指,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我們很快得到了來自太平洋彼岸美西洛杉磯的「344設計公司」的「史蒂芬」(信末署名)熱情的答覆。他說,他很樂意,若是專訪能帶給大家一點點收獲──便是他出書的宗旨──也會是他個人最大的收獲。

20263欣然接受作者的說法,不以為人家其實是客氣,而不怕煩死人地擬列二十多個問題,在兩週之後,也是史蒂芬飛往匹茲堡,中途又轉去哪兒接案、開會,並最終回到他的工作室於夜燈與廣播的陪伴下一一為編輯室之問認真打起字,回答一切關於書的、設計的,以及人生的問題。

史蒂芬的文字閃爍著聰慧、幽默,側見一個人所以能在其所熱愛的設計職業中十年如一的祕密,這份窩心的回信便是史蒂芬送給讀者的禮物。編輯室並特別感謝廖苑汝和林育如兩位小姐翻譯上的協助。

 

 

獨家專訪:新。設計編輯室X史蒂芬.布赫 (之一)

時間:20092


1.          在你開始去請教書中三十位設計師之前,可否談談你生活或工作上發生了什麼事,促使你有了這個決定?

這本書,是讓我得以一探未來的一個機會。書裡訪問了十五位已然名利雙收的設計師、和十五位設計界的後起之秀,我很想看看他們之所以能夠「邁向頂尖設計師」到底有什麼內情。

 

我想知道他們出身自什麼地方、家人對於他們選擇走上設計師這條路的看法、他們剛起步的時候遇到了哪些挑戰、還有他們是怎麼成功的。我也想看看他們早期的作品、看看他們在邁向成功的這一路上曾經跌過幾次跤。

 

我選的這三十位都是我個人很欣賞的設計師,就是這麼簡單。

2.          書末提到,你幫Hjalti Karlsson + Jan Vilker的書《tellmeway》寫序後,朋友建議你可以照文章中的idea去寫成一本書,我很好奇你在其中提到了什麼?
 
Hjalti Karlsson
Jan Wilker是我的朋友,他們找我替他們的書《Tellmewhy》寫點東西,這本書記錄了他們的設計公司karlssonwilker inc.開張頭兩年的點滴,於是我就拿他們的書和一些超級大英雄的誕生做了一個比較。超人是來自即將爆炸的克利普頓星(Krypton)彼得帕克(Peter Parker)被受到放射線污染的蜘蛛咬傷之後就成了蜘蛛人,而JanHjalti他們倆開設計公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過去」和早期的作品也會被隱藏起來、不再有機會公諸於世,而這本書就像是裝載了他們早期作品的時間膠囊,是唯一見證這間設計公司誕生的記錄。

 

我把我寫的這篇文章寄給一個朋友看,他跟我說這可以做成一個很棒的新書提案──集結知名設計師的早期作品、再加上他們的創作歷程。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朋友Kristin Ellison,她是Rockport出版社的編輯;他說我應該要把提案寄給Kristin Ellison瞧瞧。

就這樣,Kristin看了之後她說:「好,我們來出版這本書。」兩個星期之後,我就收到新書的合約。

3.          書中的設計師遍布各地,可能在日本、巴西或是英國,你如何採訪遠在他方的設計師?

這本書裡的所有訪談我都是透過email進行的,就算是住在洛杉磯的也不例外。我自己是寫比說擅長的,所以我也想讓受訪的對象有時間去思考他們的答案。不過我不是把制式的問題丟給他們就算了;我有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問題,而且電子郵件的對談通常會往來好幾回。

 
4.          編輯作業開始時,我即決定要做一篇「名言錄」,結果發現James Victore的話字字珠璣,又很會說故事,簡直是個哲學家了。這些設計師們的人生故事充滿了轉折、激勵人心,你如何選擇這些受訪設計師?──應該說你怎麼找到他們的!!

 
James
的確是滿會講道理的,不過書裡所有的設計師也都自有一套了不起的見解。我希望他們能對我開誠布公,盡量跟我分享他們的工作對人生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其中Paul Sahre還特別跟我保證他絕對坦白。我想他那一章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章吧。

 

我刻意挑選了不同背景和經歷的設計師。其中有些本來就是我的朋友、有些是我透過電子郵件跟他們聯絡上的、還有些是我在做這本書的時候認識的。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他們的作品、和他們創作的方式都是我所欣賞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閱讀七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