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 立體.jpg

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

 

〔出版初衷〕

幾乎沒有人會否認,羅蘭.巴特是繼沙特之後法國最重要的一位現代大師,他被奉為「新批評大師」,所跨領域從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釋義學、解構主義……等等,這裡面總有巴特的一席之地。

   幾乎沒有人能定義這位令人捉摸不定、意識流動如野雲孤飛的哲學家,這位思想家不僅在法國甚至在全球皆是學界和一般讀者研究、追逐的目標,幾乎所有人都為 他著迷。然而在台灣,他長期拘守於學術的某一階層,在一群小眾間流傳,談及巴特,只能是令人卻步的「符號學大師」。又多年來巴特中文譯作在出版上的斷層, 已經演變為中生代以降者只識「巴特」之名不解其思想真貌的景況。

  商周出版社規畫出版羅蘭.巴特系列作品,2010夏季打前鋒出版巴特最受歡迎的《戀人絮語》,這部無法用傳統體裁定性的奇書,如「散點透視」的「零度寫作」,擷取了戀愛體驗的五彩碎片,而愛情又是文學上的永恆主題,最容易深 入人心。新包裝、新釋義和新觀點,從我們的年代帶著讀者認識、體會羅蘭.巴特的心靈世界──這部法國的稀世珍典值得讓學術界及一般讀者來認識他的魅力。

〔內容介紹〕

李明璁.黃以曦.黃建宏.楊凱麟.劉森堯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

 

   羅蘭.巴特於1975年開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為文本,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少年維特的愛情故事在這裡被巴特拆解成諸般情境獨白: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等等……這也成為各篇篇名。

   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吐方式和絮語的載體。兩年後,巴特融鑄了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並立即風靡西方文壇,翻譯有近三十種語言,曾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悉的著作。

   這是一部論述愛情的經典,更是跨時代的哲學巨著。這是一部無法用傳統體裁定性的奇書。巴特在書中嘗試了一種「發散性」行文,揉和思辨與直接演示為一體, 顯示一種「散點透視」的「零度寫作」;他擷取了戀愛體驗的五彩碎片,在哲人思辨的反光鏡折射下建構出撲朔迷離的排列組合,以對應的文體形式揭示出戀人絮語 只不過是諸般感受,幾段思絮,剪不斷,理還亂。而以往關於愛情、戀語的條分縷析、洋洋灑灑的「反思」卻顯得迂腐、淺陋……而這正是解構主義要證實的。

 

〔本書特色〕

  1.哲學經典
  2.愛情論述名著
  3.原創形式
  4.理解《少年維特的煩惱》的最佳典藉
  5.豐富多元:羅蘭.巴特豐富的學養

 

〔作者〕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年11月12日-1980年3月26日

  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 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了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其諸多著作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的影響。

 

〔審訂者〕劉俐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巴黎第三大學影劇學院研究。曾任巴黎台灣文化中心(簡稱巴文中心)主任和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劇場及其複象》、《電影美學》、《趙無極自畫像》、《攝影大師對話錄》等。

〔譯者〕汪耀進

   1958年生於江蘇鎮江。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86年獲該系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電影美學。曾發表〈盲人與悲 劇〉、〈東邊日出西邊雨〉、〈老井──子宮還是墳墓〉等論文。並曾譯著《角度的變換: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諸種》,編著《意象批評》。

 

〔基本規格〕 

書名: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

作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譯者:汪耀進/審訂者:劉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723

書系:Néo Reading 新。閱讀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黑白/初版

裝幀:美術紙書衣/特色印製

定價:350

ISBN 978-986-272-00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閱讀七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